為助力鄉村振興,號召廣大青年學生積極參與鄉村發展建設,引導廣大團員青年熱愛內蒙古、建設內蒙古,積極為內蒙古發展建設貢獻青春力量,2022年7月12日,由我院青年志愿者組成的“深藏blue”鄉村振興促進團,前往赤峰市敖漢旗進行社會實踐活動。
一、盛開在脫貧攻堅路上的沙漠之花
團隊第一站來到沙漠之花企業展廳,在講解員的帶領下,了解了企業文化、品牌經營理念、產品介紹、銷售模式、發展前景以及沙漠之花青春能量基金。
參觀結束后,同學們興奮的進行熱議,對創新創業和企業發展都有了很深的感觸:
劉夏:企業要想發展好,必須要將誠信、將良心。
何曉靜:關于創新創業的比賽,我一直沒有頭緒,聽完講解,胥老的一絲不茍、精益求精的專注和“利他之心“的良心產品都使我倍受鼓舞。我會將調研成果梳理好,為下一步參賽做好充分準備。
劉彥博:深刻感受到了沙漠之花“精益求精、團結創新、奮發向上”的企業精神。
二、八千歲小米的國潮范兒
得天地之厚愛,聚霄壤之靈氣,起源于8000年前的敖漢小米,承載著史前東方農耕文明,全球首家小米展館——敖漢小米博物館,遠遠望去雍容莊重,古樸大方。
走進這里,同學們紛紛表示如同走進了“粟”文化的百科全書,每次同學們在粟和黍碳化標本展示柜前都要駐足,感嘆道一粒米傳承了八千年的谷物基因,喝的每一碗小米粥都是在品嘗八千年的文化。
大家認真聆聽了講解員對敖漢旗旱作農業文化系統的傳承、保護和發展歷程的詳細講解,感受到敖漢小米不僅包括歷史、文化、農耕文明的“味道”,還有大品牌、大產業、大市場、大世界的氣魄和力量。
三、孟克河
第三站,團隊來到惠隆雜糧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,同學們驚嘆于如今已是機械化時代,合作社也仍采用傳統的石碾加工方式,原來這種傳統的加工方式以低溫低速不產生熱量,小米的營養就不會流失和揮發,果真,經同學們品嘗小米鍋巴后,都表示入口香脆,唇齒留香。
經了解,合作社與周邊農戶簽訂農業訂單合同,直接和間接安排就業5000多人,積極助力脫貧攻堅,為當地貧困戶增加收益。
四、守護中華文明的寶庫
第四站,團隊來到敖漢旗史前博物館,首先令入眼簾的由田彥國館長和館里的能工巧匠們制作的長6米、寬4米的沙盤,全面展現了8300平方公里古遺址的分布情況。
在館中,同學們領略到各種奇珍異寶的瑰麗風采,尤為注目的是中國迄今發現最早、最完整的紅山文化整身陶塑人像——中華祖神,也了解文博工作者的責任與情懷,致敬于他們的付出與堅守。
一座對外溝通交流合作的橋梁、一個展示內蒙古風采的窗口,是讓外界了解敖漢、走進敖漢的重要載體,大家從文化、藝術、民俗等多方面,感受到敖漢獨具魅力的燦爛文化。參觀結束后,同學們開展了“敖漢品牌宣傳”主題團日,對敖漢小米進行品牌推廣,對敖漢歷史進行云直播、云展覽,讓更多的人了解敖漢歷史和文化,樹立文化自信、地方自信,使同學們更加熱愛家鄉、熱愛內蒙古。
圖片來源:院團委
文字來源:院團委 丁爽
院團委宣傳部
2022年8月5日